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上海小食~小楊生煎


小楊生煎 (3),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這幾個月總覺得忙, 卻也不過那幾件事, 愛情轉移, 工作轉換, 生活一樣食衣住行。想來總是忙, 記得甚少。一封信, 一次會議, 一張機票, 幾張鈔票, 我已來到上海。陰濕的雨天, 中秋過後, 上海是越來越涼, 想著今年至今的大小事, 想起的也模模糊糊, 想不起的一片空白。

朋友興沖沖的定了機票來世博, 順道找我玩, 請我帶路。啞然, 我也是初來乍到, 看上海的眼光也如觀光客一般, 帶不了路的。帶著朋友們走遍大街小巷, 走的腿都痠了, 感受整個城市發展的氣息, 巷弄街道的歷史氛圍, 陪我一同發現上海的大城小調。上海, 我深深著迷的地方。

朋友問我早餐吃甚麼, 蔥餅, 吃麵, 或是吃生煎包。
家轉角就有一間小楊生煎, 連鎖的, 早餐時間要等, 午餐時間排斷, 晚餐時間人還是多, 幸好, 一大鍋生煎出爐, 總是能檔上一陣, 店內也是好幾個圓盤輪著煎, 等上一會兒, 倒也快。帶朋友們去嚐鮮。
生煎是論兩賣的, 一兩四個五元, 看是要買幾兩, 跟老闆娘說要八個, 他會糾正你"二兩"。付了錢, 拿著收據, 直接去窗口領煎包, 湯跟麵則要去後頭的廚房跟服務員交代。可別傻傻的等, 櫃台的大娘只負責收錢給收據, 其他的就自助吧。

生煎剛出爐, 給了收據, 不需等後, 鏟了生煎到盤子上, 即端給我。另外要了幾個小碟子, 倒點醋一點辣椒沾著吃。這生煎要非常有技巧的吃, 絕對要小心翼翼,遵守以下SOP: 只能淺淺的在皮上咬個小洞, 千萬不能貪圖懶惰, 咬太大口, 生煎包的內壓太大, 湯汁就會從某處噴出來。之後往內縣稍稍吹涼, 滾燙的肉汁, 要燙到嘴, 可是會將表皮燙熟的。稍涼就將生煎裡的湯汁吸幾口, 享受美味的肉汁。這幾道前置作業沒有做的精準確實, 隨時可能被噴濺出來的湯汁攻擊, 屆時就滿身肉味芬芳啦~

生煎收口的那一面做的比較厚一點, 但是煎得脆, 咬起來很香, 不加麵糊水的, 只是單純的煎干, 跟台灣吃到的都不一樣, 卻是好吃許多。不發酵的麵皮,桿的薄, 內餡沒有太多配料, 其實, 我總是不記得除了絞肉, 還有其他配料嗎? 有加蔥嗎? 有高麗菜嗎? 好像都沒有, 每次都只記得肉汁太多, 生怕肉汁噴出來, 或是流得滿盤都是可惜了, 注意力都在美味的湯汁上, 其他都不記得, 內餡的調味依我來說, 是略鹹偏甜, 安徽來的同事說"小楊生煎我倒是覺得不太喜歡, 太甜了, 膩", 但是, 台南來的同事倒覺得挺恰當的調味, 所以, 鹹甜酸辣的喜好, 見仁見智, 在生煎包上, 各有支持。

由於肉汁多, 由於帶甜的內餡, 我總是必須沾點醋來吃, 一次也吃上不多, 一兩四個, 我總是吃兩個就覺得膩, 再吃就有點反味, 朋友們幾個大男生倒是都吃得多, 覺得好吃, 臨走前還外帶了幾兩。

朋友玩了幾天即返台, 沒有好好帶路, 也沒帶他們吃甚麼好吃的, 不過, 他們對小楊生煎念念不忘, 又去吃了一回才去搭飛機, 上海這一味, 也是了解透了!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耐心,等待,無錫排骨


6,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幾個朋友約吃飯, 餐廳人多, 等來等去, 總是等不到上菜, 不耐煩的情緒開始高漲, 吃飯的心情越來越下降, 本來想要好好吃一頓飯, 轉變為耐心的折磨, 終於上菜後, 一口也吃不下, 草草結帳走人

跟一個媽媽級的朋友聊天, 談到滷肉, 他有一個絕無僅有,極佳美味的滷肉秘方, 喜歡聊吃的我馬上問? 朋友就說: 有一天他滷肉前置作業, 調味都下好了, 僅僅剩下等待, 等肉滷好的這一步驟, 他火開著, 忙著別的家事, 後來跑去睡了午覺, 整個把肉都忘記了, 直到她突然醒來, 衝到廚房關火, 而這卻是個恰恰好的遺忘, 湯汁收的濃郁差不多, 肉滷得酥扒差不多, 再也沒有滷過這樣好吃的一鍋肉, 當真是絕無僅有! 我問朋友為什麼沒辦法再滷一鍋, 朋友說因為忘了肉還再滷, 所以沒有一直去玩他,搓他, 就放著細火慢燉, 直到他想起來, 是忘的恰恰好的程度關火, 後來的滷肉都還沒到火後就關火了, 缺乏耐心阿!

整理抽屜, 放了許多個御守, 還有手機吊飾, 都是朋友送的, 我自己是不太喜歡這種小東西的。有一個吊飾, 壓克力材質寫著"莫生氣", 很簡單的款式, 對我來說卻是這其中意義最深大的一個, 心裡一陣波動。等, 當時, 我也等了這個人等了好久好久。高中就開始的仰慕之情, 到國外也是斷斷續續, 他的態度也一直若有似無, 想牽手, 卻只是把手放下, 想擁抱, 卻是隔得更遠, 一直到那年, 始終記得, 2008年的跨年之夜, 質樸平淡卻令我感動不已的告白, 兩人放在心中多年的情感, 分隔兩地, 想把那感覺化為友情, 卻總在久久的一次見面, 再次確認來電的感覺依舊強烈, 我等著2008年的那一番告白, 等了好久好久好久, 人生至今, 有多少個6,7年可以這樣等一個人, 可以這樣斷斷續續為同一個人觸電這麼久! 對於他, 我修了一堂好久好久的耐心課程, 雖然現在看來, 我們終究是無緣, 現在看他, 仰慕也轉換為敬仰, 但是想起那幾年, 心裡的不平靜, 是甜甜的。耐心, 等待, 我也曾經對一個人這麼耐心, 這麼等待過。

爐上的排骨還在燒, 也僅僅剩最後這一道功夫了, 香氣傾城漫延, 已經在爐上燒了一個多小時啦! 看著滷汁逐漸減少, 越來越濃稠, 沒有炸過的肉, 已經開始縮, 還差一點點, 要再縮一點點才會到恰好得酥軟程度, 耐心的考驗, 令人坐立難安, 雖然, 已正確的遵照每一步驟, 所有調味也跟著配方比例, 我仍然對最後成果感到緊張不安, 喔~~ 漫長等待阿!!!

無錫排骨的等待是值得的, 肉縮的差不多, 醬汁收得差不多時, 加入最後一點兒白糖, 濃稠得恰好在排骨上裹了一層衣衫。
醬汁白糖燒的金黃發亮, 一丁點的香料味引香, 肉質軟爛不柴, 酥而不散, 燒到透骨, 沒有炸過的肉, 不顯硬老, 骨肉若即若離, 一咬即化在口中。鮮香濃郁的味道, 鹹中帶甜, 並非全然的已甜為主軸, 這其中奧妙就在肉要先用鹽巴醃過, 這一道無錫排骨, 功夫不少, 選料精, 做料好, 功夫嚴, 做這麼一道菜, 也要有足夠的耐心, 才能一步一步謹慎的操作, 最後等待成品。而, 這道菜在餐館也是不可能做得比家裡好的, 十五分鐘等上菜, 已經開始不耐煩, 扣除醃肉的時間, 最少要燒兩小時的菜, 怎麼等?! 功夫菜, 磨的是耐心阿~



這道菜,不詳說做法了,朋友教我做的,成效極好,宴客當天眾人最喜歡的一道菜,感謝朋友的不藏私!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宴客之涼菜~四喜烤麩

2
烤麩

聽過一說法,要分辨上海人與外地人的方法,拿一團面筋在兩人面前,說是烤麩的是上海人,說面筋的即是外地人。問原料,說是豆做的是上海人,是麥做的是外地人。

說文解字,烤取“火靠”意,細火慢煮,燒入味,醬汁收乾的做法,麩,帶皮的麥子啊!所以你說烤麩是豆做的嗎?不過,可別跟我一樣誤會了許久才明白,那一大塊淡黃略灰,滿是孔洞,看起來像是海綿的,麵團水洗成了生麵筋,發酵後蒸熟的成品,那個也叫烤麩啦~至於原因…我也不曉得,google,百度都問過了,還是沒有答案呢!

宴客當天,一端上桌,祖籍浙江的朋友就唉呀呀的喊著說他們家年菜必備的就是這道:烤麩,一道尋常的家庭私房菜,也是餐廳裡,上海老飯店裡,經典堂菜,古清生在指麥為豆的烤麩裡寫了一大段挺精彩:

“如果沒嘗過上海的烤麩,廣州的沙河粉,北京的爆肚,重慶的毛血旺,武漢的熱干面,昆明的過橋米線,長沙的剁椒魚頭,東北的爛燉,烏魯木齊的拉條子,濟南的九轉肥腸,太原的搓魚兒,開封的灌湯包,南昌的三杯雞,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南京的鴨血湯,成都的回鍋肉,貴陽的花江狗肉,呼和浩特的筱面,西藏的糌粑,銀川的胡辣羊蹄,西寧的烤鰉魚,青島的花蛤,溫州的江蟹生,蘭州的靖遠羊羔肉,福州的醉糟魚,合肥的沙地馬蹄鱉,揚州的炒飯,海口的文昌雞,那總歸是不要談吃的。”

也許,這個說法是誇大了,不過,在台灣烤麩也算尋常的,許多餐館都見的到,南門市場走一遭,買個冷菜外帶也別無不可,嚐嚐鮮,增加自己美食段位。至於以上提及的其他各地方菜色,我也不是都嘗過,所以,我還是別談吃,瞎扯閒聊就好~

擬宴客菜單時,也找了隨園食單閱覽速讀,將古人的飲食哲學拿來參考參考,其中面筋二法提到:“上盤時宜毛撕,不宜光切”又提到”甜醬炒之,甚佳”,讀至此我不禁聯想到,這不跟烤麩的做法略同嗎?

喔~是的! 烤麩,手撕成一口大小,炸的金黃帶麵酥香,用帶甜的醬汁燒,甜為重,夾帶著隱約的鹹,所謂甜出頭鹹收口,不以香料為重,只淡淡微微的有八角有胡椒香,是以甜鹹調味拿捏得當,成敗關鍵。市面上常有甜的膩人的烤麩,少了鹹味的後勁兒,差! 海綿狀組織,有孔易吸收味道,燒到入味時,一口咬下有醬汁溢出,配的筍子耐燒咬著脆,乾的香菇別有香味,再下金針(黃花),木耳,海派做法,四喜烤麩。宴客之日,準備的正是四喜烤麩。沒遵從老方法,我用切的~少了古樸風,燒得夠透,滋味仍是不錯,至少,祖籍浙江的朋友還挺滿意。

買新鮮的烤麩,省略前置作業,去酸味。切好後,入油鍋炸的微焦金黃,油要瀝乾,吃的時後才不會顯的油膩。重起鍋,蔥段煸香,將香菇,紅蘿蔔片炒香再下烤麩筍片金針,胡椒粉鹽巴黃酒翻炒,加水醬油八角一點兒糖小火燒,川耳耐燒,一同下鍋燒吧! 或是像我喜歡吃脆一點的木耳,起鍋前再下就好。醬油,糖的量可別一次下足,邊煮邊試味道,熱著試吃與冷的吃甜鹹會有差異,所以要特別注意。起鍋前,下點兒麻油就好了! 最後加點兒毛豆蔥花裝飾。

本以為簡單的一道菜,做來也是許多細節須注意,調味的部分尤其難拿捏,中菜,學問很廣,還是要勤加學習阿!

Note:
1. 老抽生抽搭的用,顏色更好,味道更有深度
2. 也可以加花生一起燒
3. 其他精采烤麩請看:
stec: 餐桌上的素食
shirley: 四喜烤麩
DX:緊缺經濟時期的私房菜
蘇施黃: 烤麩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宴客之初~邀請


最終,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我很自大的製作了一張邀請函,彷彿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盛事,需要慎重正式的看待

五月很忙,我不找事做,事情一直來找我,推託不掉的事情一件一件來,而我自己卻是讓自己忙上加忙
個月前就訂好,要在五月底時,朋友從美國回來放假,要這麼辦個house party,聚一回,所以,雖然對於滿檔的行程感到厭煩,這一場卻是我自找又推不掉的,真是時候到了,我才終於有時間計畫研究菜色,出甚麼菜,上菜順序,等等等,連緊張的時間也沒有,就這麼上陣了!

慘慘慘
慘的是我生病了,沒有好好休息,就容易感冒,趕在party前兩天病發,前一天發燒,party當天喉嚨痛,沒有聲音,怎麼辦?!看醫生吃藥帶口罩,也是硬著頭皮繼續把整件事情搞完,唉阿阿~這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阿!尤其是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時候

不過,我還是完成啦!雖然有些不滿意,也帶了一點紀念品(幾處燙傷,一個刀傷),不過,當天氣氛很好,朋友們都很開心,這樣就夠了!傻傻的,就是為了一點點成就感阿~~

當天出菜略有變更,菜色也不完全是當初所擬,不過,我會挑幾篇有意思的菜來寫紀錄一下當天的手忙腳亂~

就是下飯~麻辣"臭豆腐"

IMG_5155

記得以前念論語時,有一段話: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段話阿!現在可真是用不上了,因為,父母自己都跑出去玩啦!
父母出國玩,我在家裡廚房玩,上周開趴請朋友來吃吃喝喝,生病,發燒,咳嗽,我帶著口罩把所有菜完成,聲音都沒了,也一樣喝酒上菜,玩得兇開心的勒!

宴客當天,大家都吃得多,清盤清很快,我自己做的菜,一口都沒吃到,熱的累的洗完澡就睡了,第二天也睡得晚晚的,懶懶的休息養神,直到這幾天才把家裡剩下的食材拿出來玩玩,完成了這道麻婆臭豆腐,我的新嘗試~

家裡很少吃臭豆腐,我媽對於臭豆腐沒有偏好,偶而在外面買炸臭豆腐,配點泡菜吃,嚐點不一樣的"香"味,卻不曾在家裡自己料理過,所以上星期的清蒸臭豆腐也是我的第一次嚐試,味道很好,卻也想用剩下的臭豆腐變點新招,想來想去,覺得麻辣味最搭,所以有了這道麻婆臭豆腐,用麻婆豆腐的方式做的!

IMG_5156

先將臭豆腐沖一下水,我買的臭豆腐表面有一點黑黑的,仔細沖洗,再切成小塊,切一點蔥末,蒜末,薑末,等會兒爆炒用,薑末不需多,一點提味就好,加太多,都吃到薑嗆味了,糟!
絞肉,我用豬絞肉,亦可用牛絞肉,花點時間炒到乾酥,放旁邊備用,爆香蔥末蒜末薑末,加入郫縣豆瓣炒,郫縣豆瓣真的是川菜的靈魂調味,跟一般豆瓣醬滋味截然不同,想要做好吃的川菜,真的少不了這一味!

炒到郫縣豆瓣出香出油,炒透,再加入辣椒面,整鍋染成漂亮的朱紅色,即加入臭豆腐,炒好的絞肉,再以醬油鹽巴酒調味,勾芡收汁,灑上花椒粉,大紅袍,非常香,帶點溫和的麻,很精巧的香味!如此一來這道菜就完成啦~

很"香"的麻婆臭豆腐呢!
自從上次從stec那裏學了這道菜,我就常找機會在三複習,雖然不是一道太難的菜,卻有許多細節要注意,真的做起來,也不容易耶~這次拿來跟臭豆腐一起搭,感覺也搭得起來耶,臭豆腐獨特得腐香,配上料理的麻辣鮮鹹,下飯好吃再來一碗~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牛排胡謅~The Cut@LA

IMG_4612
照片刺眼的不像話,閃光太閃了,這篇所有照片都是同行友人拍的,我的拍的都沒開閃光,比較糊,泛黃

晚餐後,遇到在LA的友人

A: Why not sleep?
T: Can't sleep
A: IC, how's LA?
T: same o same, how's TW? Miss Mastro's already?!
A: Oh, ya! You are so damn right!

所以,一個剛吃飽飯的人,跟一個睡不著的人,開始聊著牛排
我們聊了Mastro's的招牌菜,我們喜歡的牛排,side orders,聊了不同家牛排店的水準,etc. 聊到後來朋友的MSN暱稱改成 I want to eat oyster n steak, 聊到後來朋友跟我說我們可以不要在此時凌晨半夜聊牛排嗎?聊到後來朋友說我的天阿,我明天就想去吃mastro's, 但是誰願意在星期二晚上跟我去吃呢? 聊到後來, 我說wish you dream some oyster n steak, good nite, 他說wish you open a Mastro's franchise in TW.

oh, 我好想念這位跟我一樣好吃又熱愛到處找吃的朋友!

興高采烈的聊著Mastro's之間,我們也聊了The Cut, 那個非常會做生意的主廚Wolfgang Johannes Puck開的牛排店, (Personally, I think he's more like a business man than chef.)在LA極為熱門,預約定位時,跩跩的說十點,問問友人們,大夥兒都同意十點,可以先去喝點小酒吃點小點,星期六嘛!

The Cut在Four Seasons Hotel裡面,到達The Cut時,十點整,領位的人卻說我們還必須稍等,餐廳人多熱鬧,還沒空位!
這區不算是城中夜生活的鬧區,附近盡是高級餐館,不需要是對食物特別了解格外挑剔,只要荷包飽滿負擔得起,打扮得體,店家絕對歡迎,是以目光所見,皆為潮男靚女,還沒吃飯就先養眼睛啦~

領位的態度挺高的,十點半了才讓我們入座,聊天,吃麵包,喝點兒酒,照相,看著服務生端來一車牛肉,介紹他們使用的牛(應該不是Food, Inc裡說的那種慘牛隻),終於點完餐了!!

IMG_4622
Maple Glazed Pork Belly, Asian Spices, Watercress, Sesame–Orange Dressing, Rhubarb Compote

Pork Belly,前菜冠軍,服務生推薦了,fusion做法,亞洲香料泛指八角,茴香,肉桂,...讓洋人有異國風情(exotic)的都可以稱為Asian Spices, 有時又會跟five spices五香粉混同使用,芝麻橘香醬汁,也是fusion常用手法,帶點麻油香,當然,洋人不會去講究芝麻油胡麻油黑麻油等差別,不過,這道菜算是頂好的,豬肉軟中帶有結實的勁兒,微酸帶甜,中和了腹部肉的油脂,nice one~

IMG_4618
Butter Lettuce, Avocado, Point Reyes Blue Cheese, Champagne-Herb Vinaigrette

這道沙拉是我選的,不是那麼喜歡butter lettuce,帶有silk buttery的texture卻在尾韻帶一點澀味,我是為了avocado and blue cheese而選這道菜的,也恰恰好,avocado的滑順緩和了那一點點的不愉悅口感,味濃厚的blue cheese咬起來又鹹又嗆讓整盤沙拉更有重點特色

IMG_4617
Bone Marrow Flan, Mushroom Marmalade, Parsley Salad

這是服務生推薦的,我其實不敢吃骨髓,含含糊糊的被餵了一口,我也不清楚到底吃到甚麼,所有人都說好吃,我還是沒突破障礙再吃一匙

IMG_4626

老實說,我忘了這是哪一道了,當天點了五份牛排,有Bone In Filet Mignon,有Bone In Rib Eye Steak,New York Sirloin等等,另外有兩個人share一份Tasting of New York Sirloin,裡面有三種肉:American “Kobe Style”, U.S.D.A. PRIME, Japanese Wagyu

當天的評價都很好,有一位朋友覺得比mastro's好吃,不過,我懷疑,因為我的那一分熟度控制不當,肉質偏硬了,雖然不差,卻絲毫沒有感動

我跟朋友討論到我們都喜歡的牛肉,非常喜歡mastro's的牛排well seasoned,一鹽調百味,已調味至恰好的牛排不需另外添加海鹽竹鹽玫瑰鹽,在高溫下,肉的油脂在高溫下,分解成游離的脂肪酸,具有揮發香氣的化合物,使得這牛排煎起來滿是香味,鹽巴的調味,高溫烹調,在肉的表面上蛋白質快速凝結,這牛排就帶有酥香的crust,掌握熟度的timing,切開來鮮嫩多汁的肉質,唉阿阿,我最愛的牛排(肉)阿!
這也是為什麼我好愛mastro的牛排,卻吃不慣A CUT那種鄧師傅精心研究的"使牛排均勻受熱"的做法,吃不慣Lawry's 牛肋排那種沒有crust,吃起來軟又多汁,卻少了份酥香的料理方式,甚至The Cut,我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點(應該是...我把The Cut的服務態度也一併計算了~ )

跟朋友聊牛排聊了好久,話題結束前,我丟了ScubaGolfer的BLT給朋友看,我跟他說:你明天就可以預約Mastro's去解你的牛排癮了,而我還要買一張機票飛LA去!我們還是約在香港,一起去BLT嚐鮮吧!

PS
1. 跟幾位朋友聊天,朋友說我可以試試去西華吃,不介意side order之類,捨去沙拉吧,其實不比BLT差,另外,他說華國的牛排也不錯
2. 朋友的鐵板燒達人說: 有一塊鐵板, 加一塊好牛肉, 要做好牛排真的不難~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最像加州的~加州燒烤堡

IMG_5009

我不是漢堡迷, 我坦白的承認, 我在美國六年多的時間, 我吃過的漢堡絕對不會超過20個,
不論是速食漢堡, 或是gourmet burger

速食漢堡, 除了In-n-Out之外, 實在沒有任何一間跟美味牽的上關係,
雖然有那麼一兩次被 Carl's Jr非常juicy的廣告所吸引,
不過, 事實上, juicy的當然都不是他們的漢堡~~

HPkrTzBFoociau1dWbzeDI2Bo1_400
這張~挺juicy的吧, 尤其是中間那一個!


這個不是廣告漢堡的,不過也是好juicy喔~~

當然, Gourmet Burger可是跟速食漢堡天壤地別, 吃過幾家有名的連鎖店,
Island, Red Robin, 然後the counter的印象太深刻, 不斷的推薦漢堡迷們一定要去試試,
有時後, 老闆也會去肉鋪買burger patty, 買漢堡包, 漢堡排煎一煎, 自己組合,
那家肉鋪的漢堡排做的之好! 什麼醬料調味都不用再添加, 自然豐富有味道,
配啤酒吃起來, 大是過癮!跟台灣配啤酒的下酒菜, 情趣意境大是不同

寫到此,我忍不住想問除了下酒菜,熱炒,燒烤外,還有什麼可以這樣配啤酒的?
好像沒聽過有人用刈包配啤酒, 或是吃蔥油餅配啤酒的, 似乎的台灣飲食習慣來說,
不太會用澱粉來配啤酒?喔~忍不住懷念大學時, 幾個朋友買大披薩配啤酒的情境

anyway, gourmet burger大多算得上好吃了, 不過, 我還是沒有那麼熱愛漢堡

回台灣後, 反而吃漢堡的頻率增加, 這究竟是為什麼我也不清楚,
一窩蜂的, 台北開了好多號稱美式漢堡的店, 嚐了幾家總覺得騙人沒去過美國嗎?
所以, 朋友生日聚餐又約漢堡店, 我就先給自己心裡建設“聚餐是重點,
吃了什麼不重要“,畢竟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嘛!

IMG_5010

加州燒烤堡-敦南店,剛好在sogo敦南店後面,位置是隱密了些倒也不會不好找,
我們一行人入座時,店裡沒有什麼人,開放式廚房抽風不太好,扣分!

研究了一下menu,很快就決定了,我想要簡單的cheese burger~topping太多,
有時反而吃不出漢堡的美味, 好吃的話, 一塊肉排, 洋蔥加生菜, 就是決定美味的關鍵啦!
同行有個朋友, 加拿大人, 最近才來台灣學中文, 他可是連那片cheese都省略啦!
再三跟我強調, 他只想要簡單好吃的漢堡而已~ 附餐要另外點, 這點跟the counter一樣,
我選了薯條, 吃漢堡不配薯條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熱量嗎? 不想吃薯條的話,
也是可以選擇沙拉走健康路線的!飲料, 沒點啤酒的時候, 自然就是配可樂啦!
而且~堅持不喝diet coke

漢堡送上來,看起來非常不起眼, 一個長盤子, 漢堡分兩邊放, 薯條放盤子的另一邊,
實在是...沒有什麼擺盤可言, 怎麼拍怎麼都覺得不好看, 且當天非常飢餓,
所以決定就隨便照一照趕緊吃吧!

IMG_5006
Don't you feel it's a little gay to eat burger with salad?!

真的不錯的,肉排非常非常多汁, 且, 那肉排得勁度是對的
(有間很有名的漢堡店, 那肉排吃來有點兒怪), 不會太鬆軟, 也沒有太硬,
我邊咬邊覺得跟the counter的程度不相上下, 真是了不起!
稱作“加州“燒烤堡確實名副其實阿!真要挑惕...大概是美國牛的野味吧,
朋友們有點加了培根的, 或是跟Carl's Jr的western bacon一樣, 多加了洋蔥圈的,
評價都不錯, 不過, 薯條是敗筆, 薯條有點偏乾, 有一好沒兩好的遺憾!

加州燒烤堡, 讓我充滿期待, 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推出Californian style加上幾片
切片的avocado?! 或是像是the counter一樣有sweet potato fries,
搭配薯條的half and half?喔~如果改進薯條的口感就好了!我感動的真心希望他能更好!

加州燒烤堡 (敦南店)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8巷1號
02-87719423
可以定位喔!

PS:
1. 我念念難忘的the counter, 後來再pasadena也開了分店,
oh~ so good! cheese burger is good, fat is good, calories is good~

2. 下一篇預告, 台北有名的漢堡店, 不過, 真的沒有加州燒烤堡好~

3. 馬丁諾拍的看起來更好吃, 吃飽一點再去看他的照片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家宴~終於上完


IMG_4365,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蒸魚的空檔,炒了干貝,以XO醬炒,有點兒辣炒辣的調調,這道菜簡單,快速,平常家裡也這樣吃,算是家常菜了,但是因為調味得當,干貝炒的嫩滑,青菜還清脆,XO醬的提味,所以這道菜沒幾分鐘就掃光。
本來這道菜是有擺盤,有辦桌大菜的氣勢做法。一顆顆干貝先煎好擺盤,青菜炒好燴芡汁,淋在盤邊,有翡翠白玉的意象。

只是,突然接到電話,本說不來的客人已經在路上了,且,才掛電話,十分鐘後人已經到。臨時改了做法,把干貝片一片,快炒上桌。幸好,這道菜一樣掃光。
IMG_4357
客人來的臨時突然,像是隨堂考一樣,讓人措手不及。拿出前幾天蒸好的油飯加熱,墊墊肚,請人吃飯阿,寧願有剩下,也不能讓人吃不飽!

IMG_4346
另外,這蘿蔔燉牛肋也是臨時拿出來的,本來自家吃的簡單省事,沒香料魯包,僅僅是醬油糖酒燉至入味,自己吃隨意好,只是,備料算的剛好,要多出三個人的份量,必定是不夠,所以也把自家菜拿出來獻醜,表弟表妹倒是都愛的很,直說要我教教舅媽,唉阿阿,我的隨性,沒秘訣阿!

IMG_4369
避風塘羊排

羊排,一直以來,家裡都以西式做法處理。鹽巴胡椒香料塗抹塗抹送烤箱,配馬鈴薯,烤洋蔥等。我搜尋了好久,總算找到這種做法,照本抄一次,效果還不錯,只是,蒜酥炸的太少,沒能蓋滿,我覺得不太滿意,不過,因為家人親戚都沒吃過這種做法,自是覺得新奇好吃。
IMG_4349
又炒了一盤麻婆豆腐,下飯阿!沒吃飽的這會兒可是都稱飽了,這一次炒的比上一次滿意許多,當然,感謝stec錦囊相授!!!

IMG_4371
吃飽的都下飯桌了,幾位伯伯還在配酒,炒了一盤白油肉片搭著吃,第一次做,不大上手,味道大抵不錯,就是還有一些”眉角”要在雕阿
這次上的大多是家常菜,說是宴客,其實也不過是大家聚聚吃頓飯。

功夫還不到家,時間也不太足,自己家裡的廚房,平常我不太煮飯,都吃"便便",等媽媽煮,所以自己家裡卻不大熟悉,這一晚忙下來,自己有些不滿意。家裡長輩們倒是都覺得很厲害了,很熱鬧的一晚,有些缺失,不過,在廚房玩得很開心,跟在LA的情景大是不同,但是,我確實很喜歡這麼多人聚聚,而下一宴,時間預計五月,我卻已經開始興奮的暗暗籌備!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家宴~繼續上菜


IMG_4353,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幾道前菜,讓我有緩衝時間,跟客人聊天之餘,多拿了一杯紅酒回廚房,繼續上菜。

雞肉料理,本來是想做個醉雞,可以前幾天做好,酒汁浸泡入味再拿出來切。又或是道口燒雞,也是一涼菜,不需要熱燙的上桌,可以下午先做好。不過,我媽只明了要吃椒麻雞,麻煩麻煩,卻也是造辦上桌。

椒麻雞,找食譜時作法紛紜,泰式,雲南,四川,這道菜我做了幾次,還是搞不清椒麻雞就竟是哪裡菜,調味,總是挑我喜歡的,朋友們可以接受的味道。去骨雞腿肉一點醬油魚露醃過,在台灣買菜方便,去骨切片,跟老闆吩咐一聲就好。在美國真的一切都DIY,想到當初自己去骨,血肉模糊的,慘!

雞肉不能醃太久,椒麻雞,雞肉脆嫩帶雞汁,淋醬鮮甜酸麻豐富,雞肉醃太久,跟醬汁爭寵搶味,既生瑜,何生亮! 因此,雞肉千萬不可醃過頭! 約略著味後,將肉擦乾篩點粉,油鍋溫熱即可炸。空檔時間剛好也可以來調醬。
醬油魚露檸檬白醋糖蒜末辣椒末全拌勻,花椒粉一小湯匙最後放,如用的是大紅袍的話,下手可要輕。椒紅馨香,嬌麻誘人!

雞肉炸好,瀝乾油,稍稍放涼再切,裝盤後淋上醬汁,應該灑點香菜的,不過,我不太喜歡香菜就沒有特別買了! 皮脆肉嫩,調味口感豐富討喜,每個人都喜歡這道菜,雖然不正宗,好吃就好!

IMG_4363

一葷二菜三兩飯,現代飲食習慣是大大改變,肉吃得比菜多,正常。這次出的都算家常菜,雖然盡量飲食均衡,卻也是葷的比素的多。先炒了盤青菜。芥藍菜,去掉外皮太粗的纖維,薑片米酒清炒是家裡常見的做法。補充纖維,好吃!

IMG_4366

平時家裡吃飯少不了魚,魚的多種做法,我尤愛清蒸。我媽清蒸魚做得好,家裡常吃,這道清蒸魚是媽媽教的。
所謂一午二衫三鯧四馬加,關於魚的好吃排名,南北東西約略不同,午仔魚卻總是排第一,也確實,午仔魚雖然刺多,但是肉質細緻鮮嫩,拿來清蒸真的很適合。
清蒸魚,最講究魚嫩,不能蒸過頭,最好是恰恰好斷生,吃來做滿意。時間的拿捏真的是經驗,沒有祕訣。魚蒸熟後,魚汁與醬汁略為煮過再倒入盤中,擺上蔥絲薑絲辣椒絲,淋上一大匙滾油,噗差的一聲,很有戲劇性效果! 而多了這一匙油,吃起來更香!

怎麼感覺寫很久寫不完,跟當天做菜一樣,忙不完!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家宴~前菜

宴客,我是喜歡在家宴客的人,喜歡事前的籌畫,喜歡一群人熱鬧。

在LA,偶而假日也辦過幾次party,五六人小聚吃飯,二十幾個人喝酒玩樂,買外帶吃boiling crab, potluck,甚至包下餐飲部= 我負責吃,遊戲大家準備,雖然經常在party前罵自己多事愛,找麻煩,卻也總是玩的不亦樂乎。

回台灣以後,跟朋友聚餐玩樂,飲食已經不是重點,雖然偶而朋友也會選擇網路潮店聚餐,但是玩樂才是第一,大多時,我們都是訂pizza,約朋友家玩樂,是已我很久沒有享受到辦party或是宴客的樂趣。

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梁山沒上過,七星山倒是拼了命上過一回,七星山"金厲害",沒有本事憑著憨膽,也是這樣攻頂走下來。這次宴客,宴的還不是普通的客,都是家裡的長輩,雖然家族親戚們都不是難纏的饕客,不過,我要是一失手,丟臉是會傳騙家裡大大小小,憑著憨膽 + 愛玩的心態,訂定時間,邀約客人。

技術不是頂佳,功課做足可以補強。宴客前一周,我就擬定菜單。參考了一些網路資料,雖然上菜之法強調了” 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我卻以為該是像吃西餐一樣,由淡轉濃,先來個開胃小點,再吃大餐! 為了應證我對於出菜順序的認知,在網路上也找了不少資料,最後決定遵從先冷後熱,先淡後濃之順序上菜。當然,這也是配合我在宴席中,時間掌控能力。

事前準備做得很充分,當天卻也是手忙腳亂,一早就開始不斷的準備,洗菜切絲醃肉等等,一直到下午四五點才終於有機會稍稍坐著休息一下,卻也離相約時刻不遠了,一天的準備也不過才剛要開始呢!

怕我動作太慢,所以多做了幾道涼菜,先塞嘴充饑,花椰菜長長的梗削片,用點鹽巴先醃過,瀝出水分,薄片更為勁脆,拌點蒜末,辣椒絲,紅的綠的好看。白蘿蔔,親戚自己種的,淨白鮮甜,切紙片,一樣先灑點鹽出水,糖醋比例調和,泡個三五天入味,裝在玻璃碗中,晶瑩剔透美麗。

另外炒了一盤鹹蛋南瓜,這次炒的差了,南瓜先蒸熟,鹹蛋切碎末,油熱炒香,在加入南瓜拌勻,一點兒鹽巴調味,蔥末裝飾。南瓜綿密微甜,應該配生鹹蛋,撇去鹹水蛋白的部分,僅取卵黃炒出油香酥黃,再放入南瓜悶熟。此翻炒法與平時習慣不同,幸好,無人挑剔。

IMG_4320

我媽貢獻了一盤燻肉,家常做法,沒有遵循任何菜系古法。醃過豬腱子,蒸熟了以茶葉粗糖煙燻。切薄片,滴幾滴香油是略為多餘,不過搭上切斜邊的蒜苗,不一會兒工夫整盤少光,香的東西,不嫌多!

IMG_4339

涼拌海鮮,也事先準備好的菜,花枝剝皮,畫菱形邊切片,薑片蔥段一點酒略為抓過,滾水燙至恰好熟,冰鎮備用。鮮蝦剝殼去腸泥,用一點鹽稍稍搓一下,搓去蝦子的黏液,一樣三溫暖伺候,備用。去殼剝好的蟹肉不需特別處理,新鮮的燙熟即可。海鮮冰鎮後瀝乾水分,醬油鹽巴醋糖橄欖油黃芥末拌成的醬汁,與燙熟的海鮮一起拌入,上桌前再把洋蔥絲,甜椒,蘋果加入,太早加進去會出水,成盤。

寫到這裡,喝點啤酒休息一下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路邊攤~紅豆餅

紅豆餅, 你怎麼看待手中牛皮紙袋內, 一顆顆圓潤鵝卵石, 溫熱, 硬脆軟香的紅豆餅呢?

走在回家路上, 經過一攤有十年之久的紅豆餅攤, 同一個老闆, 賣的紅豆餅也如當年一樣厚實渾圓, 打了糖的麵糊, 在燒熱的餅模上開始泛香, 空氣中的奶香甜味, 與麵包店傳出來烤麵糰的味道截然不同, 卻同等誘人, 老闆手法是比當年看來更加熟練, 倒麵糊, 放餡, 反轉來蓋上, 修邊, 沒有猶豫一次到位。忍不住買了一個餅, 已多年沒買過這攤, 老店依舊, 不同的, 僅僅只有壓克力板上的價錢, 一粒十元

國小時, 家裡零用錢給的少, 不希望我們亂花錢, 也不希望在學校買零食, 在路上買路邊攤, 家裡的管教也嚴, 下課後, 幾分鐘之內該回到家, 猶如拿馬表計時, 差個幾分鐘, 就會被嚴格盤查, 追蹤行程, 國小的我, 眼中的世界, 只有家裡到學校, 學校到家裡, 頂多頂多, 延伸到鋼琴班, 對食物的認知也只有家裡的食物, 媽媽從菜市場買的, 或是家裡廚房變出來的, 紅豆餅, 只有那一兩次, 陪媽媽逛市場時, 看過市場有一個阿桑在賣, 卻也從不敢要求媽媽買, 路邊攤的東西不衛生, 不准買!

國中時,家裡的管教並沒比較寬鬆, 但是世界開始往外拓展, 還是沒到台北市, 至少在新莊的街道漫延, 紅豆餅逐漸進入我的生活, 國中旁邊有一攤, 生意不錯, 傳統老式的圓盤烤爐, 沒有壓克力板遮風的那種, 做好的紅豆餅就一個一個堆疊在圓盤中間保溫, 兩個十塊的紅豆餅, 只有紅豆跟奶油的口味, 人生的第一顆紅豆餅應該就是從這一攤開始
而人生至今, 沒有成為紅豆餅控, 卻也吃過百餘個紅豆餅, 第一個的味道模模糊糊不太深刻, 卻也符合第一次不甚美好, 堆疊在一起的紅豆餅放久了餅皮發軟, 濕軟的麵皮, 怎樣都覺得不美味, 麵糊奶香再濃郁, 嚼起來口感不好, 最終也只有 ”原來紅豆餅是這樣子的東西” 之類的結論而已。

高中算是對紅豆餅開始有更不同的認知, 也確實吃了許多紅豆餅, 在不同階段, 開始對紅豆餅有不同的評分標準, 喜好也隨著改變, 每次品嚐, 總要在心裡惦惦, 這餅...怎樣? 彷彿紅豆餅有如茶道一樣的學問, 近乎崇敬的咀嚼每一口
傳統的紅豆餅, 餅皮稍厚, 外面吃來硬脆, 內裡軟心, 內餡恰到好處, 不過, 冷了軟了, 那味道真是糟糕, 爛抹布一灘, 不皺眉頭, 心裡也猛打叉。偶然吃到有一種超薄皮的, 吃不到微軟泛麵糊香的那一層, 像個空殼一樣, 薄脆輕盈, 而裡面的內餡多到咬下一口, 就會從屁股尾巴擠出來, 有一段時候特愛這一種的, 總覺得真是太超值了, 全然不懼怕滿是熱量的內餡甜膩。跟同學逛街時, 新開的小攤, 招牌上寫著"日式紅豆餅", 是另一種麵糊做成的餅, 比一般來的厚硬的外殼, 焦黃的顏色看來像是比利時鬆餅一樣, 內裡又像是old fashioned doughnut一樣, 略為扎實, 日式內餡(oh well, 台灣人眼中的日式內餡)選擇繁雜, 甜的鹹的都挺有特色, 要說顛覆傳統, 或是全體改造, 成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新點心, 迷了一陣子之後, 覺得新奇, 最後還是覺得傳統樸實的紅豆餅好。

高中吃了不少紅豆餅,沒有固定喜歡的攤子,卻也有自己評分標準,喜歡皮脆, 帶有一點兒厚度最是剛好, 與內餡味道平衡, 太薄了, 內餡裝得滿, 吃起來卻會過甜, 打叉,這餅不好。太厚了, 內餡兒嫌少, 滿足感降低, 小氣店家, 打叉, 這餅不好。而餡兒的口感也列入評分考量, 紅豆, 最常點的口味, 喜歡滑潤一點帶顆粒的, 太乾的, 吃起來總是扎扎的, 大扣分。偶而也選奶油口味, 講求細滑, 不過, 我不喜歡奶粉味太重的, 總覺得噁心。蘿蔔是想吃鹹點的選擇, 比較喜歡用蘿蔔乾做的, 吃起來比蘿蔔絲做成的有口感好吃。現在紅豆餅口味太多, 我還是偏好傳統味, 對於其他新口味是全然不感興趣。

紅豆餅, 滿滿占據了我的高中時代, 我依然不是big fan, 那是精精計較卡路里, 女同學間相互比瘦的年代, 這類甜食不能多吃!卻總在路過一攤攤紅豆餅烤爐時, 難以抗拒, 深深吸入甜甜的麵糊香, 上癮, 一定要買來嚐嚐。

離開台灣, 幾乎沒吃過紅豆餅, 一兩次在順發前面, 聞著香而引出的懷舊思鄉情結, 也總是被扎實的口感不對砸回, 而LA的大食小吃, 有太多新奇吸引著我愛嚐鮮的心, 許久許久, 不再吃紅豆餅。

我拿出紙袋內的紅豆餅, 仍發熱著, 仔細端詳, 剛出爐的紅豆餅, 燙得拿不起來, 硬是咬入嘴, 那滾燙的餡, 包準燙傷的, 稍稍涼一點, 溫熱著才能吃。輕咬一口,小心品嘗這餅的口感,恩~好吃,這類小吃攤,我總是沒有固定特愛哪一攤,走到哪買到哪,想起以前吃過的許多紅豆餅,回憶,恩~好吃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山寨版麻婆豆腐

少了郫縣豆瓣,陳麻婆也炒不出豆腐來

上上星期吃了stec大師級的麻婆豆腐,朝思暮想,連夢裡都聞麻婆豆腐香,研究研究食譜,終於找機會試做試做,解癮頭

家人都不大吃辣,不懂川菜,不識湘辣,不吃麻辣鍋,上泰國餐館都點小辣,上回兒炒辣椒,香是香,就是被嫌太辣,所以,我要做這道麻婆豆腐,還得趁沒人在家時

不過,我家廚房是我媽的管區,想趁她不在家進來攪和攪和,找東西就先累死我,打電話求救,總算是東西都有,沒有的,也被我媽要求湊合用,不要再買,所以,沒有郫縣豆瓣醬,我用哈哈辣豆瓣(不過,我有偷偷去超市找,郫縣豆瓣去哪兒買呢?),沒有絞肉,肉絲切細碎一點,充當充當,不過,只有豆干,可不能再妥協下去,麻婆豆腐,還是要嫩的好

蒜末,薑末,不求多,一點兒添香用,蒜苗可比青蔥更有味道,仔仔細細切了細末,還沒開火,就滿是香,愛極了蒜苗的味道,辣椒少不了,不過,我沒下太多,不要跟花椒的麻味兒打架了,豆腐,切塊,小心點,粗手粗腳,還沒開始炒,就碰壞了豆腐,切好後,冷水一把鹽,開火煮豆腐,似滾味滾的曖昧時即瀝起備用,豬肉絲,是我媽常備的食材,我拿了一些切肉末,oh well...將就將就

備的差不多,可以開火,久沒煮菜,會緊張耶!

油,略為多一點,先炸花椒,香味盡出後,把花椒都挑出來,下肉末,炒酥,攪散,下豆瓣醬,豆瓣要炒香了,才下薑末蒜末辣椒末,幾次翻炒,豆腐,黃酒,醬油,些許鹽巴,雞高湯一同入鍋,中火燒至豆腐入味,勾芡,拌入蒜苗末,花椒粉,熄火起鍋

一氣呵成,自我感覺相當良好,不過,終究離大師千山萬里遠,收的不夠乾,不喜歡勾芡,芡汁勾得相當薄,少了郫縣豆瓣總覺少了一股濃香,肉末炒得不夠細碎,搶了豆腐光彩,唉阿阿,麻、辣、燙、嫩、酥、香、鮮,硬是少了好幾味,山寨版,學人學一半,自己吃稀哩呼嚕,隨便好,要端上檯面,還要偷練好幾回才行阿~~



麻婆豆腐by stec

這是stec大廚的麻婆豆腐,這色澤,一看就知道不同凡響,大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果然正stec說的:"我也不怕讓你知道食譜,因為你也不一定做得出來"

炒粉絲

麻婆豆腐快炒好前,家人突然都回來了,趕快洗菜,想說鍋子不用洗,接著炒螞蟻上樹,不過,我的"螞蟻"全都變""毛蟲"啦!

以後要走"正版"還是要先跟我媽商量好才行,下一回兒做菜,說甚麼都不要湊合湊合用

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台北飲茶~吉品海鮮


12.18 (8),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拖了好久

吉品的飲茶算是台北比較有名的
只是,第一次去的時候,父親節,只提供套餐
當天吃了鵝掌,魚翅之類的菜
這些菜對我來說真是太"貴氣"了,
我真的沒有那樣的品味欣賞,
所以當天總覺得沒吃到什麼特別的

不過餐廳環境不錯,整齊乾淨,落地窗旁的位子特別好,
從二樓看向敦化南路,服務也不錯
所以想吃飲茶時,還是選了這裡

選了幾到點心,怕媽媽覺得都是小東西吃不習慣
又點了兩樣菜,加上炒飯,三人吃應該是很夠了

選了兩各小菜,鹹蛋南瓜,味道不錯,只是,南瓜不夠綿密,口感差了一點
木耳就很好吃,吃來爽脆,開胃

水蓮,炒了肉絲,可惜了,炒的稍稍過爛

12.18 (4)

蘆筍餃,薄透了的皮,蒸過的蘆筍依然鮮脆,很好吃,不過,三顆中有一顆破了,真的非常嬌嫩阿~~

叉燒酥頂佳,層層酥皮,細緻飛雪,精巧的很,內餡不過甜不過黏,非常開心,好吃的讓人想笑

12.18 (7)

烤松板豬肉,全名忘了,這道也很好吃,豬肉嫩多汁帶有一點嚼勁,烤的恰好,忍不住一片一片一直夾

12.18 (6)

蝦仁腸粉,有些失望,問了香港朋友,好吃的腸粉應是爽滑,新鮮,那天吃到的腸粉有點軟黏,口感不是很喜歡

腸粉不是很滿意,想問服務生有沒有炸兩,菜單上沒看到,媽媽說應該有,這很尋常的點心,不過,服務生居然聽不懂炸兩是什麼

12.18 (5)

鹹魚雞粒炒飯也是失敗,飯太軟,用的不是長米,吃起來黏,不是粒粒分明的口感

說真格的,我沒吃過合格的鹹魚雞粒炒飯,但是我很愛點,不過,所謂的標準,其實是我自己想像的鹹魚雞粒炒飯,自己想像我會怎麼炒,只是我還沒機會實踐,因為我不會挑鹹魚

在LA上超市想挑鹹魚,我還不知道應該去新鮮魚類區,或是去乾貨區尋找,我媽沒用過鹹魚煮菜,家裡炒飯加肉絲,培根或是火腿,蒸肉餅用鹹蛋,或是脆瓜調味,我媽不懂粵菜,是以家裡沒出現過鹹魚,我也沒看過

不知道怎麼挑選,不知道怎麼處裡,我心裏的鹹魚雞粒炒飯是滿是香味的柏拉圖。鹹魚應該切的細碎,用油煎爆過,鍋鏟把鹹魚壓的更碎,融入油裡,見不著丁兒,雞丁一公分立方大小,快速過油,保持滑嫩口感,備用,大火,足油,長米加入炒香的鹹魚中,翻炒,讓香味均勻,讓米粒在鍋中炒散粒粒分明,快起鍋前加入雞丁,快速翻炒,一點兒鹽巴胡椒調味,細蔥花,或是切細絲的美生菜,點綴,即可起鍋

我心中一直覺的鹹魚雞粒炒飯應該這般炒法,只聞鹹魚香,而不會咬到鹹魚丁滿口鹹,雞肉要夠嫩滑,不可偷懶切大丁,要用長米才合格,不過,在我還沒實作之前,這也只是紙上文章,用嘴巴說菜~

最後的流沙包及蛋塔很好,一樣,酥皮做的頂佳,流沙包做的比在LA吃過的都好,包子皮軟薄,蛋黃餡,濃香不膩,完美!

吉品海鮮餐廳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25號2樓
02-2752-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