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家宴~終於上完


IMG_4365,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蒸魚的空檔,炒了干貝,以XO醬炒,有點兒辣炒辣的調調,這道菜簡單,快速,平常家裡也這樣吃,算是家常菜了,但是因為調味得當,干貝炒的嫩滑,青菜還清脆,XO醬的提味,所以這道菜沒幾分鐘就掃光。
本來這道菜是有擺盤,有辦桌大菜的氣勢做法。一顆顆干貝先煎好擺盤,青菜炒好燴芡汁,淋在盤邊,有翡翠白玉的意象。

只是,突然接到電話,本說不來的客人已經在路上了,且,才掛電話,十分鐘後人已經到。臨時改了做法,把干貝片一片,快炒上桌。幸好,這道菜一樣掃光。
IMG_4357
客人來的臨時突然,像是隨堂考一樣,讓人措手不及。拿出前幾天蒸好的油飯加熱,墊墊肚,請人吃飯阿,寧願有剩下,也不能讓人吃不飽!

IMG_4346
另外,這蘿蔔燉牛肋也是臨時拿出來的,本來自家吃的簡單省事,沒香料魯包,僅僅是醬油糖酒燉至入味,自己吃隨意好,只是,備料算的剛好,要多出三個人的份量,必定是不夠,所以也把自家菜拿出來獻醜,表弟表妹倒是都愛的很,直說要我教教舅媽,唉阿阿,我的隨性,沒秘訣阿!

IMG_4369
避風塘羊排

羊排,一直以來,家裡都以西式做法處理。鹽巴胡椒香料塗抹塗抹送烤箱,配馬鈴薯,烤洋蔥等。我搜尋了好久,總算找到這種做法,照本抄一次,效果還不錯,只是,蒜酥炸的太少,沒能蓋滿,我覺得不太滿意,不過,因為家人親戚都沒吃過這種做法,自是覺得新奇好吃。
IMG_4349
又炒了一盤麻婆豆腐,下飯阿!沒吃飽的這會兒可是都稱飽了,這一次炒的比上一次滿意許多,當然,感謝stec錦囊相授!!!

IMG_4371
吃飽的都下飯桌了,幾位伯伯還在配酒,炒了一盤白油肉片搭著吃,第一次做,不大上手,味道大抵不錯,就是還有一些”眉角”要在雕阿
這次上的大多是家常菜,說是宴客,其實也不過是大家聚聚吃頓飯。

功夫還不到家,時間也不太足,自己家裡的廚房,平常我不太煮飯,都吃"便便",等媽媽煮,所以自己家裡卻不大熟悉,這一晚忙下來,自己有些不滿意。家裡長輩們倒是都覺得很厲害了,很熱鬧的一晚,有些缺失,不過,在廚房玩得很開心,跟在LA的情景大是不同,但是,我確實很喜歡這麼多人聚聚,而下一宴,時間預計五月,我卻已經開始興奮的暗暗籌備!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家宴~繼續上菜


IMG_4353,原由 Alicia Cute 上載。

幾道前菜,讓我有緩衝時間,跟客人聊天之餘,多拿了一杯紅酒回廚房,繼續上菜。

雞肉料理,本來是想做個醉雞,可以前幾天做好,酒汁浸泡入味再拿出來切。又或是道口燒雞,也是一涼菜,不需要熱燙的上桌,可以下午先做好。不過,我媽只明了要吃椒麻雞,麻煩麻煩,卻也是造辦上桌。

椒麻雞,找食譜時作法紛紜,泰式,雲南,四川,這道菜我做了幾次,還是搞不清椒麻雞就竟是哪裡菜,調味,總是挑我喜歡的,朋友們可以接受的味道。去骨雞腿肉一點醬油魚露醃過,在台灣買菜方便,去骨切片,跟老闆吩咐一聲就好。在美國真的一切都DIY,想到當初自己去骨,血肉模糊的,慘!

雞肉不能醃太久,椒麻雞,雞肉脆嫩帶雞汁,淋醬鮮甜酸麻豐富,雞肉醃太久,跟醬汁爭寵搶味,既生瑜,何生亮! 因此,雞肉千萬不可醃過頭! 約略著味後,將肉擦乾篩點粉,油鍋溫熱即可炸。空檔時間剛好也可以來調醬。
醬油魚露檸檬白醋糖蒜末辣椒末全拌勻,花椒粉一小湯匙最後放,如用的是大紅袍的話,下手可要輕。椒紅馨香,嬌麻誘人!

雞肉炸好,瀝乾油,稍稍放涼再切,裝盤後淋上醬汁,應該灑點香菜的,不過,我不太喜歡香菜就沒有特別買了! 皮脆肉嫩,調味口感豐富討喜,每個人都喜歡這道菜,雖然不正宗,好吃就好!

IMG_4363

一葷二菜三兩飯,現代飲食習慣是大大改變,肉吃得比菜多,正常。這次出的都算家常菜,雖然盡量飲食均衡,卻也是葷的比素的多。先炒了盤青菜。芥藍菜,去掉外皮太粗的纖維,薑片米酒清炒是家裡常見的做法。補充纖維,好吃!

IMG_4366

平時家裡吃飯少不了魚,魚的多種做法,我尤愛清蒸。我媽清蒸魚做得好,家裡常吃,這道清蒸魚是媽媽教的。
所謂一午二衫三鯧四馬加,關於魚的好吃排名,南北東西約略不同,午仔魚卻總是排第一,也確實,午仔魚雖然刺多,但是肉質細緻鮮嫩,拿來清蒸真的很適合。
清蒸魚,最講究魚嫩,不能蒸過頭,最好是恰恰好斷生,吃來做滿意。時間的拿捏真的是經驗,沒有祕訣。魚蒸熟後,魚汁與醬汁略為煮過再倒入盤中,擺上蔥絲薑絲辣椒絲,淋上一大匙滾油,噗差的一聲,很有戲劇性效果! 而多了這一匙油,吃起來更香!

怎麼感覺寫很久寫不完,跟當天做菜一樣,忙不完!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家宴~前菜

宴客,我是喜歡在家宴客的人,喜歡事前的籌畫,喜歡一群人熱鬧。

在LA,偶而假日也辦過幾次party,五六人小聚吃飯,二十幾個人喝酒玩樂,買外帶吃boiling crab, potluck,甚至包下餐飲部= 我負責吃,遊戲大家準備,雖然經常在party前罵自己多事愛,找麻煩,卻也總是玩的不亦樂乎。

回台灣以後,跟朋友聚餐玩樂,飲食已經不是重點,雖然偶而朋友也會選擇網路潮店聚餐,但是玩樂才是第一,大多時,我們都是訂pizza,約朋友家玩樂,是已我很久沒有享受到辦party或是宴客的樂趣。

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梁山沒上過,七星山倒是拼了命上過一回,七星山"金厲害",沒有本事憑著憨膽,也是這樣攻頂走下來。這次宴客,宴的還不是普通的客,都是家裡的長輩,雖然家族親戚們都不是難纏的饕客,不過,我要是一失手,丟臉是會傳騙家裡大大小小,憑著憨膽 + 愛玩的心態,訂定時間,邀約客人。

技術不是頂佳,功課做足可以補強。宴客前一周,我就擬定菜單。參考了一些網路資料,雖然上菜之法強調了” 鹽者宜先,淡者宜後”,我卻以為該是像吃西餐一樣,由淡轉濃,先來個開胃小點,再吃大餐! 為了應證我對於出菜順序的認知,在網路上也找了不少資料,最後決定遵從先冷後熱,先淡後濃之順序上菜。當然,這也是配合我在宴席中,時間掌控能力。

事前準備做得很充分,當天卻也是手忙腳亂,一早就開始不斷的準備,洗菜切絲醃肉等等,一直到下午四五點才終於有機會稍稍坐著休息一下,卻也離相約時刻不遠了,一天的準備也不過才剛要開始呢!

怕我動作太慢,所以多做了幾道涼菜,先塞嘴充饑,花椰菜長長的梗削片,用點鹽巴先醃過,瀝出水分,薄片更為勁脆,拌點蒜末,辣椒絲,紅的綠的好看。白蘿蔔,親戚自己種的,淨白鮮甜,切紙片,一樣先灑點鹽出水,糖醋比例調和,泡個三五天入味,裝在玻璃碗中,晶瑩剔透美麗。

另外炒了一盤鹹蛋南瓜,這次炒的差了,南瓜先蒸熟,鹹蛋切碎末,油熱炒香,在加入南瓜拌勻,一點兒鹽巴調味,蔥末裝飾。南瓜綿密微甜,應該配生鹹蛋,撇去鹹水蛋白的部分,僅取卵黃炒出油香酥黃,再放入南瓜悶熟。此翻炒法與平時習慣不同,幸好,無人挑剔。

IMG_4320

我媽貢獻了一盤燻肉,家常做法,沒有遵循任何菜系古法。醃過豬腱子,蒸熟了以茶葉粗糖煙燻。切薄片,滴幾滴香油是略為多餘,不過搭上切斜邊的蒜苗,不一會兒工夫整盤少光,香的東西,不嫌多!

IMG_4339

涼拌海鮮,也事先準備好的菜,花枝剝皮,畫菱形邊切片,薑片蔥段一點酒略為抓過,滾水燙至恰好熟,冰鎮備用。鮮蝦剝殼去腸泥,用一點鹽稍稍搓一下,搓去蝦子的黏液,一樣三溫暖伺候,備用。去殼剝好的蟹肉不需特別處理,新鮮的燙熟即可。海鮮冰鎮後瀝乾水分,醬油鹽巴醋糖橄欖油黃芥末拌成的醬汁,與燙熟的海鮮一起拌入,上桌前再把洋蔥絲,甜椒,蘋果加入,太早加進去會出水,成盤。

寫到這裡,喝點啤酒休息一下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路邊攤~紅豆餅

紅豆餅, 你怎麼看待手中牛皮紙袋內, 一顆顆圓潤鵝卵石, 溫熱, 硬脆軟香的紅豆餅呢?

走在回家路上, 經過一攤有十年之久的紅豆餅攤, 同一個老闆, 賣的紅豆餅也如當年一樣厚實渾圓, 打了糖的麵糊, 在燒熱的餅模上開始泛香, 空氣中的奶香甜味, 與麵包店傳出來烤麵糰的味道截然不同, 卻同等誘人, 老闆手法是比當年看來更加熟練, 倒麵糊, 放餡, 反轉來蓋上, 修邊, 沒有猶豫一次到位。忍不住買了一個餅, 已多年沒買過這攤, 老店依舊, 不同的, 僅僅只有壓克力板上的價錢, 一粒十元

國小時, 家裡零用錢給的少, 不希望我們亂花錢, 也不希望在學校買零食, 在路上買路邊攤, 家裡的管教也嚴, 下課後, 幾分鐘之內該回到家, 猶如拿馬表計時, 差個幾分鐘, 就會被嚴格盤查, 追蹤行程, 國小的我, 眼中的世界, 只有家裡到學校, 學校到家裡, 頂多頂多, 延伸到鋼琴班, 對食物的認知也只有家裡的食物, 媽媽從菜市場買的, 或是家裡廚房變出來的, 紅豆餅, 只有那一兩次, 陪媽媽逛市場時, 看過市場有一個阿桑在賣, 卻也從不敢要求媽媽買, 路邊攤的東西不衛生, 不准買!

國中時,家裡的管教並沒比較寬鬆, 但是世界開始往外拓展, 還是沒到台北市, 至少在新莊的街道漫延, 紅豆餅逐漸進入我的生活, 國中旁邊有一攤, 生意不錯, 傳統老式的圓盤烤爐, 沒有壓克力板遮風的那種, 做好的紅豆餅就一個一個堆疊在圓盤中間保溫, 兩個十塊的紅豆餅, 只有紅豆跟奶油的口味, 人生的第一顆紅豆餅應該就是從這一攤開始
而人生至今, 沒有成為紅豆餅控, 卻也吃過百餘個紅豆餅, 第一個的味道模模糊糊不太深刻, 卻也符合第一次不甚美好, 堆疊在一起的紅豆餅放久了餅皮發軟, 濕軟的麵皮, 怎樣都覺得不美味, 麵糊奶香再濃郁, 嚼起來口感不好, 最終也只有 ”原來紅豆餅是這樣子的東西” 之類的結論而已。

高中算是對紅豆餅開始有更不同的認知, 也確實吃了許多紅豆餅, 在不同階段, 開始對紅豆餅有不同的評分標準, 喜好也隨著改變, 每次品嚐, 總要在心裡惦惦, 這餅...怎樣? 彷彿紅豆餅有如茶道一樣的學問, 近乎崇敬的咀嚼每一口
傳統的紅豆餅, 餅皮稍厚, 外面吃來硬脆, 內裡軟心, 內餡恰到好處, 不過, 冷了軟了, 那味道真是糟糕, 爛抹布一灘, 不皺眉頭, 心裡也猛打叉。偶然吃到有一種超薄皮的, 吃不到微軟泛麵糊香的那一層, 像個空殼一樣, 薄脆輕盈, 而裡面的內餡多到咬下一口, 就會從屁股尾巴擠出來, 有一段時候特愛這一種的, 總覺得真是太超值了, 全然不懼怕滿是熱量的內餡甜膩。跟同學逛街時, 新開的小攤, 招牌上寫著"日式紅豆餅", 是另一種麵糊做成的餅, 比一般來的厚硬的外殼, 焦黃的顏色看來像是比利時鬆餅一樣, 內裡又像是old fashioned doughnut一樣, 略為扎實, 日式內餡(oh well, 台灣人眼中的日式內餡)選擇繁雜, 甜的鹹的都挺有特色, 要說顛覆傳統, 或是全體改造, 成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新點心, 迷了一陣子之後, 覺得新奇, 最後還是覺得傳統樸實的紅豆餅好。

高中吃了不少紅豆餅,沒有固定喜歡的攤子,卻也有自己評分標準,喜歡皮脆, 帶有一點兒厚度最是剛好, 與內餡味道平衡, 太薄了, 內餡裝得滿, 吃起來卻會過甜, 打叉,這餅不好。太厚了, 內餡兒嫌少, 滿足感降低, 小氣店家, 打叉, 這餅不好。而餡兒的口感也列入評分考量, 紅豆, 最常點的口味, 喜歡滑潤一點帶顆粒的, 太乾的, 吃起來總是扎扎的, 大扣分。偶而也選奶油口味, 講求細滑, 不過, 我不喜歡奶粉味太重的, 總覺得噁心。蘿蔔是想吃鹹點的選擇, 比較喜歡用蘿蔔乾做的, 吃起來比蘿蔔絲做成的有口感好吃。現在紅豆餅口味太多, 我還是偏好傳統味, 對於其他新口味是全然不感興趣。

紅豆餅, 滿滿占據了我的高中時代, 我依然不是big fan, 那是精精計較卡路里, 女同學間相互比瘦的年代, 這類甜食不能多吃!卻總在路過一攤攤紅豆餅烤爐時, 難以抗拒, 深深吸入甜甜的麵糊香, 上癮, 一定要買來嚐嚐。

離開台灣, 幾乎沒吃過紅豆餅, 一兩次在順發前面, 聞著香而引出的懷舊思鄉情結, 也總是被扎實的口感不對砸回, 而LA的大食小吃, 有太多新奇吸引著我愛嚐鮮的心, 許久許久, 不再吃紅豆餅。

我拿出紙袋內的紅豆餅, 仍發熱著, 仔細端詳, 剛出爐的紅豆餅, 燙得拿不起來, 硬是咬入嘴, 那滾燙的餡, 包準燙傷的, 稍稍涼一點, 溫熱著才能吃。輕咬一口,小心品嘗這餅的口感,恩~好吃,這類小吃攤,我總是沒有固定特愛哪一攤,走到哪買到哪,想起以前吃過的許多紅豆餅,回憶,恩~好吃